close

親愛的家屬們,

有時候,您可能會發現看護人員不願意讓鼻胃管病人進行

口腔進食。其實,這些病人通常會在醫師的評估後,

先嘗試餵食糊狀食物,然後再逐漸過渡到普通食物。

未經醫師的指示,看護人員不敢隨意餵食。

 

評估並逐步移除鼻胃管是一個需要耐心和細心照護的過程。

為了確保這一過程順利進行,以下是我們的建議:

定期就醫

請確保病人定期前往醫院進行檢查,與醫護人員保持密切聯繫

,了解其康復進展和狀況。

健口操訓練

積極參與健口操訓練,包括口腔運動和按摩,

這些訓練有助於增強咀嚼肌力,逐漸恢復經口進食的能力。

按摩和康復

根據醫療團隊提供的手法,進行適當的按摩和韌帶拉伸,

促進咀嚼和吞嚥功能的恢復。

食材選擇

提供細膩易嚼、適合家人吞嚥的食物,並注意詳細準備,

避免給口腔和食道帶來不適。醫療團隊會為您給予建議。

進食擺位

配合醫護人員的指導,正確擺放家人進食姿勢,減少誤嚥風險。

家屬耐心

康復過程需要大量的耐心和鼓勵。

理解這是一個長期的訓練,請持之以恆,並給予家人情感上的支持。

求助與諮詢

任何的困惑或難題,請主動向醫護人員諮詢,尋求專業協助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 

 

 

健口操、咽喉按摩、軟爛食材 助吞嚥困難長者移除鼻胃管

 

衛福部統計,112年全國鼻胃管插管約21萬人,高達64%65歲以上長者。

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副院長、吞嚥團隊召集人李雅玲說,

長者吞嚥困難主因為生理功能退化或疾病所致,如肌少症、中風等,

須經長期訓練才能脫離鼻胃管,對長照等照顧機構的鼻胃管住民是一大挑戰。

 

「鼻胃管」是一條由鼻孔進入,經過咽喉進到胃部的透明塑膠管,

一般用於吞嚥困難時,為患者提供食物、飲水或藥物,但長期放置管路,

口腔、喉嚨會不舒服,口腔清潔受限,無法享受吃東西的感受,

且伴隨外觀管路的不自信,胃酸也隨著管路逆流,引起食道潰瘍等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李雅玲說,團隊訓練患者脫離鼻胃管須透過健口操、按摩,

增加咀嚼肌力,並搭配患者適合入口的食材,吃飯時的擺位等,

家屬及照服員須很有耐心,但照顧機構鼻胃管住民多,

照服員恐無法一一餵食,

而留置鼻胃管的植物人又要移除管路轉至安寧照顧等,都會是一大挑戰。

 

1116月起,健保署針對留置鼻胃管3個月以上病人,

醫療團隊成功移除鼻胃管,恢復經口進食,每人次獎勵3000點,

每年約1.3萬名病人受惠。李雅玲說,

留置鼻胃管3個月以下的病人最容易移除,

一年以上就十分困難,健保給付條件較嚴苛,造成執行率偏低。

 

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昨審查衛福部健保、長照等基金。

立委劉建國說,國內護理之家、長照機構、

老福機構中放置鼻胃管住民占比,僅護理之家放置鼻胃管住民占5成,

老福機構則約23成,長照機構沒有統計。

 

「放置鼻胃管是重症、末期病人,最痛苦、最不願意的醫療處置。」

衛福部長邱泰源說,放置鼻胃管有3大因素,

一是患者口腔發炎吃不下,其次是未選擇合適食物,

三是方便照顧者餵食,但如果口腔經妥善治療、

選擇合適食物,搭配餵食,其實不需鼻胃管。

「每位末期病人都掛著長長的鼻子,這是衛福部不能容忍的」,

衛福部一定會擬定移除計畫,確保長者尊嚴。

 

原文:https://health.udn.com/health/story/6631/8492993?from=udn-indexnewnews_ch1005

 

 

承太為您提供專業看護方案,滿足短期和長期需求。

專業團隊無障礙溝通,提供高品質照護。

我們的服務靈活且專業,確保您的家人獲得最適切的照顧。

承太看護中心:0933464799

LINEsfkjs

網址:https://www.chen-tai.tw/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承太看護中心 的頭像
    承太看護中心

    承太看護中心

    承太看護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