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法迴避的長照挑戰
伊佳奇
2022年12月18日 週日 上午4:10
針對高齡海嘯,媒體與民間企業透過一千份有效問卷調查,
發現高齡友善醫療、安全居住環境、長照費用負擔及長照申請門檻高等均為「高齡不友善」的痛點;
台灣新任縣市長將於12月25日就職,已有屏東縣長率先允諾百日之內成立長照處,
其他縣市的長照管理中心均為二級機關,是否忽視民眾對長照的需求、台灣高齡化急遽成長的速度。
媒體調查分析 「高齡不友善」有八項痛點,如爬樓梯導致膝蓋不適,影響出門意願占9成1、
住戶對都更或裝電梯意見不一占9成1等意見,高齡人口已達20.83%、
為台灣最高齡化城市的台北市,也是六都中住宅老態最嚴重的都市,老舊住宅始終與長照、
高齡連結,是名副其實的雙老都市─人口老,房子老。
市長當選人蔣萬安雖在選舉中提出長照三支箭政見,但並未針對老宅提出改善措施,
老宅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電梯,使得下肢無力、行動不便的長照被照顧者無法下樓出門,
影響其就醫、與外界互動等機會,變成住在城市中的「偏鄉」民眾。
行政院雖已啟動「因應超高齡社會對策方案」,挹注1200億元,
但政策執行分散在各局處,只要有一點窒礙難行之處,就無法推動,
有錢也無法解決民眾之痛,是誰的責任。
目前6個直轄市及16個縣市,在中央長照2.0政策下,紛紛成立長照管理中心,
除台南市是在社會局之下的二級機構,其他各縣市均屬於衛生局,
台灣2025年將走入超高齡社會,高齡人口將超過460萬,高齡相關議題已經不是單一縣市問題,
在地方自治下各縣市如何提升對長照的重視,走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長照服務體系,
以滿足民眾對長照及高齡友善的需求是當務之急。
提升長照行政機關為一級機關是可行之道,可增加預算編列、人員編制、
獨立行使職權等,更可為當前長照2.0的困境找出地方突破解決之道,
譬如:服務體系疊床架屋,延宕服務流程,造成民怨,如何簡化當前ABC服務流程、
將B級虛擬化;照服人員不足,造成服務量能低落,民眾得不到服務,強化人才培育,
建立地方證照、培訓深造、獎勵出國研修等制度,這些都需強有力的一級機關首長來推動。
長照不是光有錢、用口號就可解決民眾問題、滿足需求,長照需要有前瞻性的政策、
行政力強的首長、簡化組織架構與服務流程、重視人才培育與專業形象、
掌握照服人員及民眾意見、能機動修正政策,有政策科學訓練的首長是長照順利推展的要件。
(作者為認知症整合照護專家 、長照政策研究者)